受益网

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历届毕业证样本

2019-04-23 14:22   在线客服②: 人气:  

遵义航天工业学校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贵州省中专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遵义航天工业学校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原国家航天工业部)所属的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是贵州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是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的“全国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学校类型

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

主要奖项

国家级重点中专

现任校长

冯 尧

占地面积

120余亩。遵义航天工业学校

学校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宁波路中段,占地面积70769平方米,

建筑面积43176平方米,其中实训场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学生公寓可同时容纳约4000人住宿,二个大型食堂可容纳2000余学生同时就餐;有教室近90间,有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有60个岗位的电子产品装调生产线,高端电子产品检测调试设备45台,锡焊实训场可同时满足200个学生独立实训,有电视机拆装维修实训场,冰箱拆装维修实训场,机电产品装配实训场,有实习工厂、实习车间、实训场地及实验室30余个,各种仪器设备价值约1500万元。建设有大型数控设备50余台(套)实训场、普通加工设备120余台(套)普加实训场、350个岗位的钳工实训场、机械拆装实训场、焊接实训场、计算机及cad实训室、数控加工编程模拟实训室、酒店管理中式餐饮摆台实训场、中式铺床实训场、乐器演奏实训室等。“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是省级示范专业。[2]

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学校历史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1982年经原第七机械工业部批准建校,其前身为遵义机电工业学校,建于遵义县八里乡的一个小荒坡,俗称“猫儿坪”(是基地“下马”单位3214厂厂址)。附建基地南片区子弟学校。[3]

1983年起正式招生。10年间,只开设了“机械制造”和“无线电技术”两个专业,每个专业只招1~2个班(其中1991年和1992年均只招了一个班)。学制4年,生源主要来自基地和遵义地区优秀初中毕业生,为061基地培养技术人员和工艺员,学生毕业直接分配到基地各厂工作。[3]

1987年更名为贵州航天工业学校。1992年,随着三线企业布局的调整,搬迁到遵义市汇川区宁波路。

遵义航天工业学校生存与发展

(1992~2006)

学校本不在调迁范畴,但还是整体搬迁到现址。“不摘牌子、自生自灭”使许多教师感到前途灰暗,或调离学校另谋高就,或奔赴沿海重新创业。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学校领导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扛起学校的大旗,开拓创新,利用基地企业搬迁之机,从搬迁厂引进部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由基地代学校招聘优秀的工科大学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大力进行教学研讨和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兴建适用专业,拓宽办学渠道,积淀“搬迁精神”,为生存、发展而不懈奋斗。[1]

1993年起,随国家教改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学制由原来的“四年制”改为“三年制”。 1993年,基地与遵义市政府(遵义行署)联合办学,学校更名为遵义航天工业学校,生源渠道得以拓展。顺应社会需求,学校广泛开展调研,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和“建筑施工与预算”专业,招收应届班级和成人中专班。 1994年以后,进一步拓展外向空间,开办了“市场营销”和“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开始在四川、河南、湖南、广东等地招生,并在湖南南邵阳成功开办分校(分校规模最大时,分校在校生达1500人)。[1]

至此,学校生源遍及贵州全省各地州市,并有四川、湖南、河南、广东、重庆等外省(市)生源。1999年学校通过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评估,被教育部评为贵州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当时贵州省只有9所)。 进入新世纪,“高校扩招”的社会惯性需求,促成了“压缩中专,发展中学”的格局,学校进入发展的波浪低谷。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又蕴育着职业教育的无限生机,学校在权衡利弊,保证中学规模的前提下,开始酝酿如何拓宽思路,谋求外向发展空间。2004年实现实习工厂培训模式的转变,争取国债资金,大力发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2005年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复评,随后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数控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几年来为地方和基地培养了大批的数控技术人才。[1]

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变革与图强

(2006至今)

2006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35号)强有力的推动下,我校迎来了新机遇、新希望。 2006年,根据国家关于中央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有关文件精神,中小学归属地方,航天中专开启了新的航程。 尤其是2008年以来,学校转移工作重心,全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技术技能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校企合作也迈出坚实的步伐,本着“为制造业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用工企业的需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企业量身打造差异化“订单和专门化”班级。两年来先后与贵州海尔、贵阳海信、振华深圳微电子、佳能(中山)、珠海松下、珠海藤仓、苏州微齿(意大利)等品牌企业、跨国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

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学校规模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校有在校生3000余名,分南北两个教学校区。北校区主要培养“电子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南校区主要培养数控机加类专业和旅游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学生就业率97%以上。[3]

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75人,占教师总数的77%;高级职称22人,占教师总数的23%;“双师型”教师55人,占教师总数的57%;有研究生学历9人,硕士1人,占教师总数的11%。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多人被授予“航天科工集团技术能手”和“061基地技术能手”称号。[1]

学校秉承航天精神走过了28个春秋,在“以技能武装人,发展人”核心理念引领下,为遵义地区和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061基地、本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

2010年5月,学校已被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贵州省首批30家“国家示范中职学校”的创建单位之一,全校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创建工程努力奋斗。经过28年的洗礼,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3]

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学校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冯 尧:党委书记、校长。男,汉族,贵州正安县人,1968年10月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历任航天学校团委书记、中专学生科副科长、科长、招生就业办主任;航天学校后勤副校长;2002年4月任航天学校校长;2008年8月任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4]

成庆华:党委委员、副校长。男,汉族, 1963年11月生,贵州桐梓县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政工师。历任航天学校团委书记、宣传科副科长、中专部党支部书记等职;2004年任中专部招生就业处主任;2008年月任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副校长。[4]

李中:党委委员、副校长。男,汉族,四川泸州人, 1962年6月生。1986年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历任四川专用汽车制造厂技术员、061基地812汽车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所长、贵州航天华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贵州航天圆通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贵州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贵州航天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5月任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副校长。[4]

赵青: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女,满族,1965年2月生,辽宁沈阳人,1981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历任航天学校财务科副科长、科长等职。2004年4月任航天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8年8月任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4]

张亚军: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男,汉族,贵州龙里县人,1966年5月生,1987年参加工作,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历任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学生科副科长、教研副科长、科长;2004年3月任航天学校中专部主任;2008年8月任遵义航天工业学校政治处主任;2009年1月当选工会主席。[4]

参考资料

1.遵义航天工业学校.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引用日期2015-02-23]

2.南校区.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引用日期2015-02-23]

3.校史沿革.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引用日期2015-02-23]

4.学校领导.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引用日期2015-02-23]。。。数控机加专业有大型数控设备50余台(套),普加设备有120余台(套)。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学校规模

[提醒]除特别声明外,该内容由( 高中生受益网)发布,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 我顶
  • 点击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