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网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证|19年样本(模板

2019-08-03 07:40   在线客服②: 人气: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湖北省中专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为专职院士

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博士后流动站

1个

博士点

9个(一级2+二级7)

硕士点

13个(一级1+二级9+专业3)

学院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截至2018年7月,学院有湖北省实验教学示1990年,成立建筑工程系,与工程测量系合署办公。。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成立。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土木系从武汉大学调整到中南土建学院,其中土力学、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等教研室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

1954年,成建制并入武汉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和水利施工系。

1984年6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建筑工程系。

1996年,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

1998年,土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四个教研室调整到建筑工程学院,并更名为土木与建筑学院。[1]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84年,成立工业与民用建筑筹建办公室,挂靠工程测量系。

1990年,成立建筑工程系,与工程测量系合署办公。

1992年,建筑工程系从工程测量系分离出来,独立建制运行。

1985年,成立城市规划中心。

1993年,建筑工程系与城市规划中心合并,组建城市建设学院。[1]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合并建院

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相关学科组建而成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1]

2006年,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办学条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校园活动

截至2018年7月,学院有专任教师113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56人。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高端外国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4人、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1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各1个。[1-2]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晓红[4-5]

双聘院士: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中国工程院院士)[5]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泉声[4-5]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孙庆平、叶建乔[4-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姜清辉[4-5]

湖北省楚天学子:尹涛、黄俊杰、唐智、吴志军[4-5]

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邹亚洲[5]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吴志军[5]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7月,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岩土与道桥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开设3个本科专业。[1-2]

系所设置
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工程力学系
市政工程系岩土与道桥工程系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来源:[6]

专业设置
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
资料来源:[1-2]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7月,学院有湖北省实验教学示

合作交流

范中心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1门。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1-2]

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1-2]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1-2]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1-2]

湖北省品牌专业:土木工程[1-2]

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力学、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3]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1-2]

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土力学、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1-2]

湖北省精品课程:理论力学[1-2]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7月,学院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

重点学科

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力学[1-2]

学位点设置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1-2]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土木工程、力学[1-2]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固体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1-2][7]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交通运输工程[1-2]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工程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8]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8]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合作交流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截至2018年7月,学院先后与美国

交流合作

、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互派学者专家访问、讲学,开展合作研究。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实施“3+1+1”本硕连读项目和“2+2”联合培养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每年支持博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2]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术科研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基地

截至2018年7月,学院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技术创新基地1个,校级研究基地3个,院级研究基地9个。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9]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9]

湖北省技术创新基地:湖北省大型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控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基地[1][9]

校级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工程检测中心、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重大工程安全与技术研究院[1][9]

院级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振动研究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破坏数值仿真研究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结构减灾防灾研究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研究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风工程研究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项目管理研究所[9]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7月,学院承担国家“973”、“863”和基金重点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纵向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共10余项。[2]

部分科研项目
项目来源项目级别项目名称负责人
国家973计划973第一承担单位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相互作用机理及安全控制刘泉声
国家973计划子课题深部岩体强卸荷大变形演化与致灾机理姜清辉
国家863计划子课题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快速加固与强化技术研究徐礼华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陡边坡岩体失稳机制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姜清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千米深井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巷道(硐室)群支护技术研究刘泉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淮南矿区深部地应力场对瓦斯压力影响规律研究刘泉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大流量预应力渡槽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傅旭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中部小城镇饮用水除氟除砷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杨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李江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小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杨开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rfd流体输送系统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李江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压闸门水封的非线性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刘礼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浮箱式拦污排的计算理论与不稳定性研究徐远杰
资料来源:[10]

国家级获奖
奖励名称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年度获奖等级
国家科技进步奖煤矿千米深部岩巷稳定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2010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0二等奖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高层建筑多种组合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2013一等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河谷边坡稳定性演化机理与调控方法2009一等奖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纤维增强聚合物增强与加固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2011一等奖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2012一等奖
资料来源:[11]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文化传统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院徽

院徽

释义:一、院徽中间由正六边形、蜂巢、“土”字、“木”字、互动的人、纽带等元素组合构成,下方的波浪既代表了学院位于东湖之滨,又宛若一本翻开的书,形象地展现了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内涵。[12]

二、院徽将“土”字、“木”字有机结合,整体正六边形的造型恰似蜂巢的造型,突出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徽标的正六边形造型犹如三位互动的人,形如汉字中的“众”,象征着团结、智慧、力量,寓意着学院师生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共同为学院新的腾飞贡献力量。[12]

精神

勇于担当,追求卓越

释义:一、“勇于担当”即为勇敢地承担并负起责任,包括大局意识、

文化活动

主动精神、责任心、执行力等方面。“勇于担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体现了学院师生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12]

二、“追求卓越”即为不懈努力,将自身的优势、能力、资源发挥到极致。卓越是超越优秀的状态,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学院践行武汉大学“顶天立地”精神的体现。[12]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现任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雷世富
院长徐礼华
副书记邓勇、沈有先
副院长彭华、何亚伯、刘泉声、李品荣
资料来源:[1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简介.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2-11-09]

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引用日期2016-08-05]

3.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概况.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6-08-07]

4.名师名家.武汉大学[引用日期2016-08-05]

5.学者风采.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6-08-05]

6.系所设置.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6-08-05]

7.210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6年度).武汉大学[引用日期2016-08-05]

8.210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6年度).武汉大学[引用日期2016-08-05]

9.研究平台.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6-08-05]

10.纵向项目.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6-08-05]

11.近5年获奖.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6-08-05]

12.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徽、学院精神诠释.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6-08-05]

13.领导分工一览.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6-08-05]

展开全部收起。。。

[提醒]除特别声明外,该内容由( 高中生受益网)发布,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 我顶
  • 点击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