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网

武陵源区2019年毕业证样本图片

2020-09-25 05:28   在线客服②: 人气:  

武陵源区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湖南省中专毕业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查看大学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能让您有所收获。武陵源区,隶属于地理位置

张家界市中部,澧水中上游

面 积

397.58平方千米

人 口

55892人(2018年户籍人口)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车牌代码

湘g

行政区划代码

430811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907—960年),区境属马殷、周行逢割据的楚国所辖之澧州。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升澧阳军州为澧州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澧州路总管府,领澧阳、石门、安乡、慈利四县。元贞元年(1295年),升慈利县为慈姑州,旋复名慈利州,辖今慈利、桑植、永定、武陵源等区县。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改澧州路为澧阳府。。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因嵩梁山裂,有石壁立如门,吴帝孙休以为祥兆,遂析武陵郡北部置天门郡,分零阳、充县地设娄中县。此时武陵源区域分属充县和娄中县管辖。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析娄中县设临澧县,析零阳县置澧阳县。天门郡领零阳、充县、临澧、娄中、澧阳五县。

南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年),废天门郡,置澧州、石门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废娄中、临澧二县,置北衡州。废充县,设崇义县,本境与零阳俱隶北衡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北衡州为崇州,更零陵县为慈利县,与崇义县同隶崇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崇州,改澧州为澧阳郡,领石门、孱陵、澧阳、安乡、崇义、慈利六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澧阳郡为澧州,复置充县。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废充县,并崇义入慈利县。玄宗天宝初,改澧州为澧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澧州。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907—960年),区境属马殷、周行逢割据的楚国所辖之澧州。

武陵源区(11张)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属荆湖北路。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升澧阳军州为澧州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澧州路总管府,领澧阳、石门、安乡、慈利四县。元贞元年(1295年),升慈利县为慈姑州,旋复名慈利州,辖今慈利、桑植、永定、武陵源等区县。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改澧州路为澧阳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为大庸县,不久废大庸县,复名慈利县,属澧阳府(后复为州)。洪武三年(1370年),羊山卫治(今永顺羊峰山)迁大庸,改名大庸卫(今大庸所)。次年,大庸卫城迁今永定区所。洪武九年(1376年),改澧属慈利等县隶属常德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大庸卫改永定卫,辖六所(前、后、左、右、中及大庸所),行政区属慈利县。洪武二十三年(1396年),设九溪卫(卫治在今慈利县江垭),领前、后、左、右、中五所及添平、麻寮、安福诸所。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慈利改隶岳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土归流,升澧州为直隶州,慈利县改隶澧州。废九溪、永定两卫,置安福县(今临澧县)。割麻寮所(慈利十七都部分地及十八都)入容美司,置鹤峰州,隶宜昌府;割安福所(慈利十六都)入桑植司置桑植县,隶永顺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拨慈利十、十一、十二、十三都及八、九、十四都各部分地置永定县(今永定区)。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州、厅建制,保留道一级建制。因永定名与福建省永定县同名,奉北京政府令,改名为大庸县,与慈利同属武陵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立湘西绥靖处,下设五个行政督察区。其中慈石庸行政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慈利,辖慈利、石门、大庸三县。次年,慈石庸行政督察区扩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辖慈利、石门、大庸、临澧、澧县、桑植六县。专员办事处仍设在慈利。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二十九年(1940年),慈利县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常德)、大庸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88年12月,境内国营张家界林场(即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下同)、协合乡、中湖乡隶属湘西自治州所辖的大庸县(市)(今永定区),索溪峪镇属常德专区所辖的慈利县,天子山镇属桑植县(1953年属大庸县,后属慈利县,1958年隶属桑植县)。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将慈利、桑植两县划归大庸市管辖。市另辖两区:原县级大庸市改名为永定区,新设武陵源区。将原大庸市的协合、中湖两乡和国营张家界林场、慈利县索溪峪镇、桑植县天子山镇划为武陵源区行政区域。[4]

武陵源区行政区划

编辑

武陵源区区划沿革

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将慈利、桑植两县划归大庸市管辖。市另辖两区:原县级大庸市改名为永定区,新设武陵源区。将原大庸市的协合、中湖两乡和国营张家界林场、慈利县索溪峪镇、桑植县天子山镇划为武陵源区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索溪峪镇(军地坪)。

1988年12月,境内国营张家界林场(即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下同)、协合乡、中湖乡隶属湘西自治州所辖的大庸县(市)(今永定区),索溪峪镇属常德专区所辖的慈利县,天子山镇属桑植县(1953年属大庸县,后属慈利县,1958年隶属桑植县)。

1996年,武陵源区面积393平方千米,辖1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天子山镇、索溪峪土家族乡、中湖乡、协合乡。区政府驻索溪峪,距市政府43千米。

2002年末,武陵源区总面积397.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17.15平方千米。辖3乡1镇2街道,42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4年,全区辖1个街道、1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军地坪街道、天子山镇、索溪峪土家族乡、协合乡、中湖乡。区政府驻军地坪街道。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陵源区辖1个街道、1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

2015年,张家界市乡镇区划调整,索溪峪土家族乡、天子山镇、军地坪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军地坪街道。

武陵源区区划详情

2018年,武陵源区下辖军地坪、锣鼓塔、天子山、索溪峪4个街道,中湖、协合2个乡。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军地坪街道。[1]

武陵源区地理环境

编辑

武陵源区位置境域

武陵源位于西部高原亚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边缘,东北接湖北,西部直达神农架等地,西南联于黔东梵净山。武陵源主要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索溪峪、天子山两个自然风景区组成,总面积397.58平方千米。

武陵源区地形地貌

武陵源区地处武陵山脉余脉。其中风景名胜狮寨,四面绝壁,放眼望,峰峦叠翠。整个地势以中部为核心,向四周呈辐射状扩散。周围有若干河谷型小盆地,外围为山地。

武陵源区内石英砂岩柱峰有3103座,千米以上峰柱243座,最高峰为兔儿望月峰,海拔1264.5米;境内长2000米以上的沟谷32条,总长达84.6千米,其中,以金鞭溪最为著名。峰顶多为三面悬崖深谷的台地,常为山民安居扎寨之处,最为有名的有黄石寨、鹰窝寨、锣鼓寨、躲官寨等。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体完美元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米。具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极薄层云母粉砂岩或页岩,这一层组结构有利于自然造型雕塑,增强形象感。岩层裸露于向斜轮廓产状平缓(5°—8°,局部最大达20°),增加了岩石的稳定性,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决条件。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显示等距性特点,间距一般15至20余米,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峰林地貌形态和幽深峡谷提供了条件。

构造溶蚀地貌: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窝、溶斗、溶沟、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洼地、石膜、漏斗、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山东南缘,总数达数十个。以黄龙洞最为典型,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见及三亚类:碎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鲤鱼脊ⅴ谷中山地貌,分布于湖坪、石家峪、黄家坪等地;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于中山外缘,山坡较缓,河谷呈开阔的ⅴ型。

河谷侵蚀堆积地貌:本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10米;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4—5平方千米。

武陵源区气候特征

气温

武陵源区四周有张家界、袁家界、琵琶界、羊止界、芦茅界五条山脉包围。境内峰耸谷深,溪谷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寒流难入,以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无酷暑、无严寒,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多样性和垂直差异性十分明显。境内属东亚季风区,一年有两次气候转换。

冬季受北方干冷气团控制,盛吹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暖气流影响,盛行偏南风,温高湿重;春秋两季为冷暖气流交替过渡期,轻寒微暖,气候宜人。本境四季分明,四季的长短随海拔递增而变化。低海拔地区(300米以下)冬夏长,春秋短;高海拔地区(1000米以上)冬春长,夏秋短。[5]

降水湿度日照

武陵源区境内年均降水量1380.0—1450.0毫米。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天子山比军地坪年均降水量要多10%。各月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4—7月,降水日达49天,约占全年降水日32%。强降水集中期为5—7月,降水量达650毫米,占全年总量的46%。12—1月降水少,约56毫米,仅占全年总量的4%。

境内雨量充沛,森林植被完整,湿度和蒸腾量较大。海拔较低的军地坪年均水汽压为16.0帕,年均相对湿度为78%。海拔较高处易产生云雾,抬升盘绕于山腰至山顶,故山腰湿度最大,相对湿度在85%以上。山顶由于风的作用,其湿度次于山腰,高于山脚。一年之中,4—7月为相对湿季,8—9月为相对干季。

境内军地坪年平均日照为1297.2小时。以8月为最多,平均日照为202.5小时;2月份为最少,平均为55.7小时。年均日照时数与周边的永定区、慈利县相比,偏少121.4—204.7小时,略多于桑植县。由于其复杂的地形,使得不同高度、不同坡向的光照分布极不均衡,是造成局部小气候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五里一个景,十里一层天”之说。[5]

风雪霜雨凇

武陵源区境内军地坪年平均风力1.1米/秒,以2—4月较大,为1.3—1.5米/秒,其他月份在1.0—1.2米/秒之间。风力随海拔增高而增大。天子山黄石寨的年平均风力在5.0米/秒以上,盛吹东北风(最多风向)。

境内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山区的年降雪日数在15天以上,比平地多1倍。军地坪冬季平均年降雪日数8天,最多年份17天,最少年份3天,全区积雪时间年平均约5.6天,高山区积雪从12月至翌年3月,长达100天以上。平地的最大积雪深度为19厘米,高山区最大雪深在80厘米以上。

境内30年平均有霜期91天,其中实有霜冻日为24.5天,年平均无霜期274天。霜冻最早年份从11月开始,最晚年份至次年3月终止。以1月最多,平均9.8天;12月和2月次之,分别有7.2天和5.3天。霜冻日随海拔上升而增加。

军地坪年平均雨凇日为1.3天,最长连续时间为8天,最大结冰直径9毫米(1964年2月16日),以12月为多。雨凇多出现在高山地区,天子山、黄石寨的雨凇日是军地坪的5倍以上,最大结冰直径在28厘米以上,构成景区冬季独特的冰凌世界。[5]

武陵源区植被条件

武陵源区水土气候条件适宜,森林覆盖率85%。由于地理位置、地势、气候以及岩石结构的特殊性,境内植物分布呈现多样性、过渡性、垂直性和古老性以及石峰上植被繁茂、种类繁多等特点。

多样性。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草木相混生;以常绿为主,常绿、半常绿和落叶并存;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与人工林相间;以阔叶林为主,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混生。集观赏植物、经济植物和特种植物于一地。

过渡性。本境处于暖温带植物区系与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为中亚热带北缘,秦岭和华北植物带的南缘。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植物均有分布。以华中区系植物占优势。索溪峪景区的木本植物与华中区系共有的种达235种,具华中区系特征的近100种,西南区系的6种,华南区系的7种,华东区系的3种,华中---西南区系的8种。

垂直性。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境内海拔相对高差995.5米。海拔700米以下为红壤和黄红壤土,分布常绿针阔混交叶林;700—950米之间为黄壤,分布常绿和落叶阔叶林;950—1050米之间为黄棕壤,散布落叶阔叶林;105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分布灌木和草丛。由于海拔高度悬殊,南北坡气候有别,故同一植物群落分布的海拔高度,南坡比北坡要高,种类比北坡复杂。

古老性。境内保存孑遗植物较多。中生代白垩纪至第三纪形成的被子植物科数占世界被子植物科数的29.8%,其中最原始离心皮类的被子植物有5属11种。中生代白垩纪植物有金缕梅科、樟科等;新生代第三纪植物有八角枫科、七叶树科、兰果树科、山茶科、旌节花科等。其中古老植物有八角科、五味子科、毛茛科、金粟兰科、杨柳科、桦木科、榛科、壳斗科、桑科、榆科、核桃科、杜仲科、钟萼木科、领春木科、珙桐科、大血藤科等16科。著名的第三纪孑遗植物鹅掌楸(马褂木)散生于原始次生林中。[6]

武陵源区自然资源

编辑

武陵源区土地资源

2013年末全区耕地面积2869.46公顷,占国土面积7.2%。全区共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1.36万亩,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为23.3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9%。

武陵源区植物资源

武陵源区境内自然植被中,维管束植物达193科、730属、1630种。其中木本植物107科、250属、700种,草本植物879种。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1属、17种;被子植物96科、286属、734种。天然林遍布景区的沟壑、峰林、坡岭。[6]

武陵源区动物资源

据《向氏族谱》记载,清乾隆时的武陵源,“草木畅茂,荒郊旷野,道路俱系羊肠小径,崎岖多险,兽蹄鸟迹交错于道。山则有熊豕鹿、豺狼虎豹诸兽,成群结队,咸若有性。水则有双鳞金鲤、重唇诸色之鱼,举网即得,其味脆而甘”。随着境内人为活动增加,野生动物渐减,但仍属野生动物王国。

武陵源现存野生动物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郑作新教授区系),东北部接鄂西北神农架,西南临黔东北梵净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位于中国西部山地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交界线左侧边缘。境内溪壑纵横,树草丰茂,水质清纯,许多区域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幽静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飞禽、走兽、鱼蛇、昆虫,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种群。据1980年中国科学院华南考察队考察,境内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2目、58科、149种。以鸟类居多,占种数的46.9%;其次为兽类,占28.9%;爬行类占16.1%;两栖类占8.1%。属国家一类保护的3种:豹、云豹、黄腹角雉;国家二类保护的25种:猕猴、短尾猴、苏门羚、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水獭、林麝、水鹿、豺、鸳鸯、鸢、雀鹰、松雀鹰、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褐翅鸦鹃、草鸮、斑头鸺鹠、短耳鸮、长耳鸮、虎纹蛙、大鲵。其中1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属湖南省级保护的有獐、毛冠鹿、红嘴相思鸟等54种。还有脆蛇蜥、丽纹蛇、鱼游蛇以及索溪峪景区野人井内通体透明的盲眼鱼等奇异动物。

兽类

境内有兽类8目、21科、43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13种,散布于各景区内。

鸟类

境内鸟类众多,有10目、24科、70种。以留鸟为主,兼有候鸟。属国家保护种类的13种,占境内鸟类总数的18.6%。

两栖类

境内有两栖类动物2目6科12种,其中属国家保护对象的主要有大鲵和虎纹蛙两种。

爬行类

景区内除常见的爬行类动物外,奇异的有脆蛇蜥、丽纹蛇和鱼游蛇等。[6]

武陵源区人口

编辑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总户数19944户,户籍总人口55892人,其中男性28122人,女性27770人,男女性别比50:49。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5893人,占总人口的64%。全区少数民族共52541人,其中土家族51283人,白族907人,苗族241人。全年出生人口770人,出生率为13.8‰。死亡人口227人,死亡率为4.1‰,自然增长5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3]

武陵源区经济

编辑

武陵源区综述

2018年,武陵源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9.7328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6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372万元,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57.1389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1.3:95.6调整为2.9:1.4:95.7。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1.7%和9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0.1%和7.3%。[3]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武陵源区共批复政府投资项目18个,备案企业投资项目25个,社会发展项目4个,共计47个项目。向上争取资金6795万元。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830万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固定投资(不含农户)投资307498万元,同比增长14%;房地产开发投资8332万元,同比下降21.7%。[3]

财税收支

2018年,武陵源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1783万元,同比下降12.8%,其中完成税收收入3834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4%。原国税收入24097万元,同比增长20%;原地税收入13767万元,同比下降21%。地方财政预算收入30620万元,同比下降26.9%。政府性基金收入37183万元,同比下降34%。

2018年,武陵源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2950万元,同比增长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903万元,同比下降18%。政府性基金支出39682万元,同比下降3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基金支出219万元,同比增长66%;城乡社区事务基金支出38606万元,同比下降33%;农林水事务基金支出10万元,同比下降78%;商业服务业等事务基金支出573万元;其他基金支出274万元,同比下降36%。[3]

人民生活

2018年,武陵源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40元,同比增长8.3%。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22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8元,同比增长9.3%。[3]

武陵源区第一产业

2018年,武陵源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136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1.4746亿元,同比增长3.9%;林业产值4313万元,同比增长4.2%;牧业产值7688万元,同比增长1.8%;渔业产值524万元,同比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65万元,同比增长8.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893万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10322万元,同比增长3.9%;林业增加值3373万元,同比增长4.2%;牧业增加值3506万元,同比增长1.6%;渔业增加值366万元,同比增长2.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26万元,同比增长8.8%。[3]

种植业

2018年,武陵源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124亩,同比增长1.72%。粮食播种面积41248亩,同比增长1.5%。谷物面积31592亩,同比增长1.73%,其中水稻面积18900亩,同比增长0.7%,玉米面积12692亩,同比增长3.3%;豆类播种面积3114亩,同比下降4.86%,其中大豆面积3000亩,同比下降5.06%,绿豆面积114亩,同比增长0.88%;薯类播种面积6542亩,同比增长3.66%。油料播种面积10650亩,同比增长5.26%;蔬菜种植面积17427亩,同比增长0.11%;瓜果种植面积299亩,同比增长0.67%。全年粮食产量14158吨,同比增长0.88%,其中稻谷产量8762吨,同比下降0.53%。油料产量1608吨,同比增长4.35%,其中油菜籽产量1230吨,同比增长4.33%。蔬菜产量33391吨,同比增长2.13%。水果产量4412吨,同比增长1.57%。茶叶产量188吨,同比增长2.73%。[3]

林业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共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1.33万亩,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为1.556万公顷。全区年末活立木蓄积达350.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5.18%。全年无森林病虫害和火灾发生。[3]

畜牧业

2018年,武陵源区出栏生猪2.53万头、肉羊0.58万只,同比分别下降5.95%、3.33%;出栏肉牛0.16万头,同比增长6.67%。家禽出笼24.60万羽,同比增长0.24%。存栏生猪1.70万头,同比增长3.03%。存栏肉牛0.35万头,家禽24.80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54%、1.81%;肉羊存栏数0.53万只,同比增长1.92%。禽蛋产量565吨,同比下降0.7%。[3]

渔业

水产品产量101吨,同比增长1%。[3]

武陵源区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武陵源区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规模工业销售产值5767万元,同比增长20%。[3]

建筑业

2018年,武陵源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875万元,同比增长12%。[3]

武陵源区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武陵源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196万元,同比增长10.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482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118562.8,同比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713.2万元,同比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业消费品零售额32599.8万元,同比增长9.0%;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89445.5万元,同比增长10.8%;住宿业零售额19428.6万元,同比增长10.5%;餐饮业零售额26721.7万元,同比增长10.4%。[3]

对外经济

2018年,武陵源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5万美元,同比下降50.2%。实际利用外资1843万美元,同比增长3586%。实际利用内资金5亿元,同比增长8.0%。[3]

邮电通信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固定电话用户为11207户,移动电话用户为75869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31818户。[3]

旅游业

2018年,武陵源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65.5185亿元,同比增长21.4%。景区景点门票收入15.6566亿元,同比增长2.62%。接待国内外游客302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1%,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46.2万人次,同比增长39.6%。接待过夜游客人数1635.89万人天,同比增长20.7%。一次进山人数408.68万人,同比增长0.16%,进武陵源核心景区团队252.84万人(占61.87%),同比增长29.31%,自助游155.84万人(占38.13%),同比下降26.67%。民俗节庆及活动接待79.5万人次,户外及休闲接待合计700.67万人次。年末全区拥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18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13家。社会饭店(80个床位以上)190家,家庭旅馆和特色客栈(80个床位以下)629家。全区接待床位53772余张,其中星级以上宾馆5986张。

景区景点接待方面:黄龙洞接待149.25万人次,同比增长49.21%;宝峰湖接待78.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54%;天子山索道接待240.09万人次,同比增长2.82%;黄石寨索道接待29.61万人次,同比下降7.66%;观光电车接待126.36万人次,同比增长15.33%;百龙天梯接待331.11万人次,同比增长1.49%;杨家界索道接待55.79万人次,同比下降11.50%;演艺场所中魅力湘西接待125.82万人次,同比增长11.00%;烟雨张家界接待62.62万人次,同比增长14.60%;梦幻张家界接待40.86万人次,同比增长37.73%;溪布街景区接待429.85万人次,同比增长151.09%。先后组织开展了溪布街赶年节、摄影大赛、航拍大赛、陈勃陈复礼天子山摄影艺术展、张家界市首届民宿旅游文化节暨武陵源第三届农耕文化节、黄龙音乐季、武陵源创意短视频大赛等活动,策划“我为武陵源发声”、“武陵山大道更名大讨论”,打造“中国最美爱情景区”,举办了“爱情”主题系列活动,配合省、市旅发委完成2018湖南国际旅游节、东北亚论坛、冬游张家界系列营销活动。完成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亲爱的客栈》、《汉语桥》及《乡村合伙人》摄制组踩点工作。落实了对3家星级特色民宿(客栈)授牌,奖励资金共计40万元。全区共打造特色民宿客栈300余家,床位1400多张。[3]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36亿元,比年初减少1.9亿,同比下降4.1%;各项贷款余额55.84亿元,比年初增加7.1亿,同比增长14.6%。[3]

保险业

2018年,武陵源区保险业保费收入4534.1万元。[3]

武陵源区交通运输

编辑

武陵源区交通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拥有等级公路总里程300.271千米,其中:国道22.854千米,省道86.553千米,县道98.888千米,乡道47.65千米,村道43.813千米,专用道0.513千米;等外公路共98.414千米,乡道8.232千米,村道90.182千米。[3]

焦柳线上的张家界火车站连接全国东西南北,张家界机场已开通香港、澳门、北京、大连、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青岛、福州、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南京等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航线,省会长沙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已开通,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武陵源区运输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社会机动车保有量达1.92万辆,私人汽车0.87万辆,本年新注册汽车0.021万辆。[3]

武陵源区社会事业

编辑

武陵源区科技事业

2018年,武陵源区专利申请45件,同比增长66.7%;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21件,当年发明专利申请占比46.7%;实用新型11件;外观设计13件,发明授权专利5件。[3]

武陵源区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共有中小学校11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心小学4所,片完小1所,村小及教学点3个。在校学生8694人,其中小学生4611人,初中学生2491人,普高学生959人,职高学生633人。小学教职工275人,其中专任教师271人;中学教职工298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21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3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2018年,武陵源区投入3000多万元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启动了二中食堂扩建工程、天子山小学运动场地建设、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学校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工作。完成了机关幼儿园新园、中湖鱼泉峪合格村小建设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索溪中心学校、协合乡中心学校、黄家坪小学、天子山小学4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2018年春季,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395人、资金19.75万元;发放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653人、资金37.075万元;发放义务教育贫困非寄宿生生活补助225人、资金11.25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47人、资金24.7万元;为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免教科书及教辅资料71人;发放职业高中国家助学金413人、资金41.3万元;落实职业高中学生免费学565人、免学费资金67.8万元。核定“阳光助学”资助对象1278人次、发放助学资金85.50万元。

2018年秋季,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8%。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率达100%。2018年,文科136人参考,本一上线47人,上线率达34.56%;本二以上上线76人,上线率55.88%;本三以上上线101人,上线率74.26%。理科133人参考,本一上线59人,上线率44.36%;本二以上上线97人,上线率84.96%;本三以上上线113人,上线率84.96%。职高对口升学58人参考,20人上本科线,本科上线率34.48%。

2018年,武陵源区新增教师编制48个,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调和招聘合同制教师62名,申报省特岗教师计划10名,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19名。全区小学、初中分别按师生1:21、1:16配备教师。[3]

武陵源区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3.5万册,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04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有线电视用户28828户。建立了武陵源图书文化馆网站,建立33个村(居)村级文化活动室,建成标志门文化广场、喻家嘴天马广场、专家村宾馆广场、杨家界门票文化广场等城乡综合文化广场30余个,农家书屋33个,社区公益书店1个。平均藏书达1800册以上。开展“欢乐潇湘”、“湖南艺术节”、“九拍公益表演”、“书香武陵源”等文化活动。龙凤庵修缮工程基本完成,启动贺龙公园(贺龙墓)申国保工资,开展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三角垭转播台数字技术建设工程完工,实现18套电视节目的无线数字化覆盖。安全播出工作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3]

武陵源区体育事业

2018年,武陵源区连续2年举办“中国体育彩票”全国新年健身大会和张家界山地马拉松比赛;连续3年成功举办“怕不怕”宁乡县至武陵源300千米不间断自行车骑行赛事;举办全国青年激流回旋比赛;举行了2018年武陵源区“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启动。[3]

武陵源区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1个,其中:区直医疗卫生机构4家(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乡街道公立医疗卫生计生机构6家(乡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室26家,个体诊所10家,民营医院1家,景区医疗救护站4家。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4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2个,注册护士85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286张,其中乡街道卫生院床位数86张。全区无偿献血566人次,2006名农村适龄妇女享受了“两癌”免费检查,450名孕产妇接受免费产前筛查。荣获全省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良好单位、全省计生协会工作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扶助政策和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兑现率均达100%,对649名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对象(2018年新增59名)、48名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018年新增6名)、24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193名独生子女保健费享受对象的扶助资金(110.952万元)全部发放到位。启动家庭医生手机app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签约人数达17689人,贫困人口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口签约率达100%。[3]

武陵源区劳动就业

2018年,武陵源区新增城镇就业9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3%以内,全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5人,新增创业主体数200个,直接带动城乡就业人数400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30笔300万元。[3]

武陵源区社会保障

2018年,武陵源区累计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缴费9353.7万元;全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35人;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缴费356.41万元,政府补贴收入818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征缴基金617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850人,征缴基金791.7万元;生育保险征缴基金21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8716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完成征缴225.38万元。[3]

武陵源区社会福利

2018年,武陵源区城市低保救助水平补差达325元/月人,农村低保补差达234元/月人(省标为170/月.人),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达7488元/年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达4160元/年人。全年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4032人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455.5942万元,全年城市救助水平为325元/月人;全年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144人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6.8143万元(兜底1817人次50.7343万元,补差2327人次46.08万元),全年农村救助水平为234元/月人;全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395人,其中城市特困供养对象81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314人,全区4所敬老院入住特困人员117人,全年共发放特困供养金367万元。[3]

武陵源区环境保护

截至2018年末,武陵源区有28个市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社区、5个市级绿色小区、6所绿色学校、27家绿色宾馆、1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功。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大气环境良好,优良天数达到338天,空气优良率达96.3%。主要污染物排放:cod排放量76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06吨,氨氮排放量为90吨。

2018年,武陵源区城镇建成区面积323公顷,绿地面积136.3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144.54公顷,绿地率达42.21%,绿化覆盖率达44.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02平方米。绿化养护总面积达20611平方米,其中城区养护面积141131平方米、水岸养护面积27980平方米、通道养护面积37000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3]

武陵源区安全生产

2018年,武陵源区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3起,比上年净减4起;死亡2人,比上年减少1人;受伤4人;比上年净增3人,直接经济损失86万元,比去年净减2.26万元。全年共发生非生产经营性事故37起,造成8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19万元,同比净减54.59万元。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3]

武陵源区历史文化

编辑

八宝铜铃舞

这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相传八宝为古代土家先祖八个部落的首领,人称“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后来,八位首领先后战死。后人为纪念他们,便精心制作

武陵源(15张)

了八个铜铃,并按八部王在位时穿的八幅罗裙,骑着象征祖先骑过的宝马,手摇铜铃,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的古歌,以示怀念。因为八个铜铃代表八个首领,就把这种舞蹈取名为“八宝铜铃舞”。

土家打镏子

打镏子,俗称“打家伙”,是土家族一种独特的民间器乐。全套镏子由小锣(又叫勾锣)、头钹、二钹、大锣等四件打击乐组成。有些曲牌还加唢呐、板鼓伴奏。凡遇土家婚嫁迎娶、逢年过节、调年摆手等喜庆场合都少不了它。甚至有些土民有事无事打打自娱自乐,故在民间广为流传。

打镏子关键是要配合默契,还要根据曲牌旋律的提示,用独特的演奏技术,模仿出山的呼唤,水的流声,鸟的鸣叫,兽的驰骋等各种自然声响,使人如临其境。如“八哥洗澡”、“蚂蚁上树”、“野鸡拍翅”、“蛤蟆吐泡”等。由于打镏子的题材创意来自大自然,乡土气息浓,演奏奇特,因而在国际乐坛上大出风头,外国专家称赞土家打镏子是大自然的交响乐。

梯玛神歌

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梯玛神歌渊源久远,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它深涵着音乐、文学、土语、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的宝库。它是土家族一部光辉的民族史诗,谁破解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迷。

溪布街(15张)

茅古斯舞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茅古斯主要表现其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于逢年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进行。表演过程中,由一人扮演老茅古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一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茅古斯舞一般要跳六个晚上,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其动作原始粗犷,滑稽有趣,是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宝贵遗产。

民间歌谣

张家界民间歌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深博大,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情歌传播最广。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已唱出湖南,唱出国门,蜚声国际歌坛。民歌多为即兴演出,也有固定歌词。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而得名。《后汉书》称

摆手舞

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晋书乐志》认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是离不开武器的,故为古代一种战舞。巴人跟随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刘邦认为有巴渝舞之遗风;明嘉靖年间土司兵抗击倭寇,大跳摆手舞。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手舞,乘倭寇不备,大败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这种战舞逐渐演变成土家祭祀活动,各土司辖地纷纷建摆手堂。清代《永顺府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

清代“竹枝词”盛赞摆手舞场面: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摆手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小摆手又称“社巴”。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翩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

仗鼓舞

仗鼓舞是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独有的一种民族舞蹈。仗鼓舞以“仗鼓”作道具,与朝鲜族鼓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仗鼓舞

鼓长1.2米,两头大如碗口,用皮革绷面,中细可握,形如木杵。相传南宋末天宝年间,有谷、王、钟三姓兄弟在蒙将兀良“寸白军”服役,后“寸白军”被遣散,三人从云南大理流落到桑植县定居。某年腊月,白族兄弟们正在打糍粑准备过年,一帮官军突然围寨抓人,白族人即用粑粑杵奋起反击,将官军打败,白族人为庆贺这一仗的胜利,就以木杵作道具跳舞作乐,这便是仗鼓舞的由来。后来,白族人将粑粑杵改成鼓,配以笛子、唢呐、大号和锣鼓、钹、磬等鸣乐伴奏,同时创造了八十一套舞蹈动作,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

傩愿戏

傩愿戏是从古代傩祭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原始宗教剧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腊

傩愿戏

月二十四日,乡间驱除邪魔鬼魅、消除灾难厄运、庆贺人寿年丰时,请土老司若干人进行表演。傩愿戏有高傩和低傩两个流派。高傩流行于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低傩流行于当地汉族地区。共同点都是敬奉“三元”,“三元”即“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传说是三个法力无边的神仙。傩愿分傩戏(或傩舞)、傩技,傩戏有固定故事,有人物对白;傩技则是喷水画符,双脚趟烧得通红的贯头(铧口),但见脚底冒烟,却安然无恙。另外,咬铧口、过火海(从炭火中过)、摸油锅、滚榨刺、上刀梯等惊险功夫等,是一种难以理喻的“神秘文化”现象。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称三仗鼓,约于明代传入本境,并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每年春节,艺人们结伴走村串寨拜年,表现对象不分贫富,户户必到。如遇贫寒之家,表演者将别家赠送的礼品相送,意在人人过节欢喜。充分体现出土家人热情

三棒鼓

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对加强民族间团结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人击鼓唱词,一人锣鼓配乐,一人耍花棒。花棒三根,长一尺,舞者左右各执一根,将另一根抛在空中,左右开弓,击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也有以刀代棒,以五刀代三棒的技艺。钢刀在空中欢跳,银光闪闪,左右穿梭。技艺高强者,突然把刀抛得及高,来一个腾空飞脚,转身外摆,继续接刀上抛,令人眼花缭乱,不禁称绝。打三棒鼓,通常有“闹春耕”、“收割打场”、“庆丰收”、“拜年节”四套,分“鲤鱼跳龙门”、“玉女穿梭”、“板岩漂滩”等项目。打三棒鼓技巧性强,表演时需高度集中,用力适当,贯通一气,并与演唱者默契配合。

武陵源区风景名胜

编辑

武陵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组成的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区,总面积369平方千米,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千米,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千米,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千米。现辟有游路14条70千米,观景点560多个。九十年代以来连获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风景区四十佳”、“全国aaaa级风景名胜区”、“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等殊荣。武陵源风景优美,民族风情也十分浓郁。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习惯。到土家苗寨作客,与他们一起过“社巴节”、“四月八”、“赶秋节”或参加跳摆手舞、茅古斯舞、斗牛等文娱体育活动,另有一番情趣。

1988年,国务院确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批准设立武陵源县级行政区。总面积397平方千米,辖六个乡镇处,人口4.4万,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1991年,武陵源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金榜。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作为中国首家“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97中国旅游年,武陵源被国家旅游局列为35个王牌精品旅游景点之一。2000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aaaa级风景旅游区。同年,武陵源被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区”称号。2004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武陵源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奥”为主要风景特色。景区内有石峰3103座,形态万千,有长达2000米以上的沟谷32条,总长85千米,有大小溪流800多条。

武陵源拥有中国典型的巨大溶洞,现已探明大溶洞,落水洞40个,黄龙洞为整个东南亚岩溶景观的缩影。[7]

武陵源区荣誉称号

编辑。。。

[提醒]除特别声明外,该内容由( 高中生受益网)发布,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 我顶
  • 点击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