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毕业证书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类 型
语言类
属 性
教育部直属院校
211工程
985平台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陈文申
校长廖祥忠。。院系设置
根据2018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直属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7个。[10]
|
学部 |
学院 |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
|
新闻传播学部 |
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 |
|
艺术学部 |
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 |
|
人文社科学部 |
人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体育部 |
|
广告与经管学部 |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 |
|
协同创新中心 |
新媒体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 |
|
直属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10][15]
双聘院士
刘永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赵玉明(首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黄升民(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仲呈祥(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胡正荣(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
张颂、高晓虹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吕锐、胡正荣、胡智锋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胡智锋、王志[16]
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
2018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12]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
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17]
|
|
博士 |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专业) |
|
名称 |
名称 |
审批时间 |
序号 |
审批时间 |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1 |
文艺学 |
2005 |
|
2 |
语言及应用语言学 |
2000 |
|
﹡新闻传播学 |
2000 |
3 |
新闻学 |
1998 |
|
4 |
传播学 |
2000 |
|
5 |
国际新闻学 |
(自主增列) |
|
6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
7 |
舆论学 |
|
8 |
出版学 |
|
9 |
广告学 |
|
10 |
传媒经济学 |
|
11 |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 |
|
﹡艺术学 |
2005 |
12 |
艺术学 |
2005 |
|
13 |
音乐学 |
2005 |
|
14 |
美术学 |
2005 |
|
15 |
设计艺术学 |
2005 |
|
16 |
戏剧戏曲学 |
2003 |
|
17 |
电影学 |
2000 |
|
18 |
广播电视艺术学 |
1998 |
|
19 |
舞蹈学 |
2005 |
|
20 |
动画学 |
2007(自主增列) |
|
21 |
数字媒体艺术 |
|
22 |
艺术与科学 |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3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2003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4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2000[18] |
|
硕士 |
|
院所 |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
|
研究方向(代码)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产业经济学(020205) |
|
01产业系统理论 |
|
02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
|
政治与法律学院 |
政治学理论(030201) |
|
01政治传播 |
|
02政治与社会管理 |
|
国际关系(030207) |
|
01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 |
|
02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 |
|
03当代国际关系 |
|
外交学(030208) |
|
01外交学理论与实践 |
|
02传媒与公共外交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
|
0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
|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
|
0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
|
02传媒政治 |
|
文学院 |
文艺学(050101) |
|
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
|
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 |
|
03西方文艺理论 |
|
04审美文化学 |
|
05文艺批评 |
|
文学院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
|
01应用语言学 |
|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
02对外汉语教学 |
|
文学院 |
03语言信息处理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
|
01汉语史 |
|
02文字学 |
|
03现代汉语 |
|
04汉语教学 |
|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
|
01先秦两汉文学 |
|
02魏晋南北朝文学 |
|
03唐宋文学 |
|
04元明清文学 |
|
05中国文学批评史 |
|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
|
0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 |
|
0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 |
|
03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 |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
|
0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 |
|
0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 |
|
03中外戏剧文化研究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
|
01语言学 |
|
02英美文学 |
|
03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 |
|
04英语播音 |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 |
|
01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传播 |
|
02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新闻学(050301) |
|
01新闻史 |
|
02新闻理论 |
|
03新闻业务 |
|
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
|
05报刊理论与实践 |
|
传播研究院 |
传播学(050302) |
|
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 |
|
02应用传播学 |
|
03媒介与女性 |
|
04国际传播 |
|
05媒介素养 |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06电视文化传播 |
|
07传播研究方法 |
|
08传播心理学 |
|
政治与法律学院 |
09传媒政策与法规 |
|
传播研究院 |
国际新闻学(0503z1) |
|
01国际新闻史论 |
|
02国际新闻业务 |
|
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 |
|
04国际媒体 |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05国际新闻传播 |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广播电视学(0503z2) |
|
01广播电视史 |
|
02外国广播电视 |
|
03电视新闻 |
|
04纪录片 |
|
05新闻摄影 |
|
06新媒体策划与制作 |
|
07电视理论 |
|
08广播理论 |
|
09广播节目 |
|
10广播经营 |
|
舆论学(0503z3) |
|
01舆论学基础 |
|
02应用舆论学 |
|
03舆论调查 |
|
传播研究院 |
出版学(0503z4) |
|
01出版理论 |
|
02出版经营与管理 |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03媒介融合 |
|
广告学院 |
广告学(0503z5) |
|
0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 |
|
02广告实务 |
|
03广告媒介 |
|
04品牌传播 |
|
05受众与市场 |
|
06公共关系 |
|
传播研究院 |
传媒教育(0503z6) |
|
01传媒高等教育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传媒经济学(0503z7) |
|
01传媒产业管理 |
|
02国际文化贸易 |
|
03文化产业管理 |
|
04影视项目管理 |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503z8) |
|
01语言传播发声学 |
|
0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 |
|
03播音主持业务 |
|
04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 |
|
05口语传播 |
|
艺术研究院 |
艺术学(1301z1) |
|
01艺术美学 |
|
02艺术传播学 |
|
03艺术人类学 |
|
04广播电视艺术美学 |
|
05传媒艺术与文化 |
|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
音乐学(1302z1) |
|
01传统音乐理论 |
|
02音乐创作与表演研究 |
|
03传媒音乐研究 |
|
戏剧影视学院 |
美术学(130400) |
|
01影视美术 |
|
02当代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 |
|
03美术史论 |
|
广告学院 |
设计艺术学(1305z1) |
|
01设计艺术史论 |
|
02广告设计 |
|
03美术传播 |
|
艺术研究院 |
戏剧戏曲学(1303z1) |
|
01戏曲历史与理论 |
|
02戏剧历史与理论 |
|
电影学(1303z2) |
|
01电影艺术史论 |
|
02电影创作理论 |
|
03影视制片 |
|
|
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z3) |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01电视艺术理论 |
|
戏剧影视学院 |
02电视策划 |
|
03广播电视文艺 |
|
04电视剧史论 |
|
05电视艺术与技术 |
|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
06录音艺术 |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动画学(1303z4) |
|
01动画理论与实践 |
|
02动画产业 |
|
数字媒体艺术(1303z5) |
|
01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 |
|
02网络多媒体 |
|
游戏(1303z6) |
|
01游戏设计与创作 |
|
02游戏理论与产业 |
|
艺术研究院 |
艺术与科学(1303z7) |
|
01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 |
|
理学院 |
计算数学(070102) |
|
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应用 |
|
02图像处理中的计算方法 |
|
应用数学(070104) |
|
01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 |
|
02代数及其应用 |
|
03统计与计量方法 |
|
信息工程学院 |
电路与系统(080902) |
|
0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 |
|
02现代电子设计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
|
01微波与卫星通信 |
|
0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 |
|
03电磁兼容 |
|
0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 |
|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
|
01声频技术 |
|
02数字电视技术 |
|
03数字广播技术 |
|
04信息网络技术 |
|
05传输覆盖与监管 |
|
06信息安全技术 |
|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
|
01dsp技术与应用 |
|
02多媒体技术 |
|
03智能信息与控制 |
|
0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能 |
|
05信号处理技术 |
|
计算机学院 |
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 |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
|
01分布式计算与软件 |
|
02传媒信息安全 |
|
03智能信息处理 |
|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
|
01互联网应用技术 |
|
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 |
|
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 |
|
04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
|
软件工程技术(0835z1) |
|
01网络应用软件 |
|
02分布式系统软件技术 |
|
03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
|
01媒体管理 |
|
02管理信息系统 |
|
企业管理(120202) |
|
01媒体战略管理 |
|
02营销管理 |
|
03财务管理 |
|
行政管理(120401) |
|
0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
|
02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 |
|
文化发展研究院 |
文化产业(1301j1) |
|
01文化规划 |
|
02文化投融资 |
|
03文化市场营销 |
|
04文化企业管理 |
|
广告学院 |
新媒体(0503j2) |
|
01新媒体产业 |
|
新媒体研究院 |
新媒体(0810j2) |
|
01移动新媒体技术 |
|
02网络新媒体技术 |
|
|
◆汉语国际教育(045300) |
|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
01汉语国际教育 |
|
文学院 |
02中国文化双语传播 |
|
戏剧影视学院 |
艺术硕士 |
|
◆电影(135104) |
|
01电影创作 |
|
|
艺术硕士 |
|
|
◆广播电视(135105) |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01播音与主持艺术 |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02动漫创作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03艺术管理 |
|
新媒体研究院 |
04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 |
|
文化发展研究院 |
05文化产业项目策划 |
|
06文化市场 |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07媒体策划与运营 |
|
08电视编导 |
|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
09传媒音乐应用 |
|
戏剧影视学院 |
10电视制作 |
|
|
11编剧 |
|
|
◆新闻与传播(055200) |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01新闻实务 |
|
0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 |
|
03国际新闻与传播 |
|
04电视新闻采编 |
|
05新媒体采编实务 |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06口语传播实务 |
|
广告学院 |
07品牌营销传播 |
|
传播研究院 |
◆出版(055300) |
|
01出版经营管理 |
|
02现代出版业务 |
|
信息工程学院 |
工程硕士 |
|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 |
|
01数字媒体技术 |
|
0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
03天线与微波通信 |
|
04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处理 |
|
|
工程硕士 |
|
|
◆集成电路工程(085209) |
|
信息工程学院 |
01片上系统设计 |
|
计算机学院 |
02dsp算法与fpga设计 |
|
|
工程硕士 |
|
|
◆计算机技术(085211) |
|
计算机学院 |
01网络多媒体技术 |
|
02传媒信息安全 |
|
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 |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04游戏制作 |
|
mba学院 |
◆工商管理(125100) |
|
01传媒经营与管理 |
|
02传媒与企业运营[19] |
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门精品课程。[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1]
精品课程
|
整合营销传播 |
媒介研究 |
传播学名家名著选读 |
传播理论研究 |
|
传播学概论 |
传播效果分析 |
传播学史 |
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 |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机构
根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部级研究机构13个,校级科研机构40个,院级科研机构3个,合作研究机构2个。[1]
|
|
|
|
部级 |
|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
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媒介音视频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建) |
|
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
|
文化贸易研究所(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 |
|
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广电总局高校重点实验室) |
|
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广电总局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
|
校级 |
|
新媒体研究院 |
文化发展研究院 |
艺术研究院 |
|
传播研究院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
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 |
公关舆情研究所 |
广播产业研究所 |
|
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
亚洲传媒研究中心 |
欧洲传媒研究中心 |
|
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
国际新闻研究所 |
受众研究所 |
|
传媒教育研究中心 |
网络舆情研究所 |
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中心 |
|
审美文化研究所 |
艺术传播研究所 |
戏剧戏曲研究所 |
|
电影研究所 |
艺术学研究所 |
传播声学研究所 |
|
京隆广播技术研究所 |
广芯数字系统集成研究所 |
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所 |
|
电磁通信研究所 |
传媒科学研究所 |
高性能计算中心 |
|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
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研究中心 |
|
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 |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
|
党报党刊研究中心 |
传媒经济研究所 |
政治传播研究所 |
|
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 |
|
院级 |
|
中国系统经济研究中心 |
美术传播研究所 |
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 |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成果
|
|
2010年发表论文 |
|
篇名 |
作者 |
发表场所 |
|
一种aac音频编码量化器的改进算法 |
张雪杜伟韬侯亚辉徐晓娜 |
电声技术第34卷第6期 |
|
animprovedfeedbackcancellingmethodforon-channelrepeater |
冯群超陈远知杜伟韬 |
ieeewcnis2010-ctsp |
|
基于概率分布的多描述标量量化方法改进 |
李艳王翾 |
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会议论文) |
|
designoffixed-pionthigh-performancefftprocessor |
李文奇王翾孙象然 |
icetc2010--2010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technologyandcomputer |
|
researchandimplementofdrmbasebandencoderandmodulatorbasedonembeddedsystem |
朱南浩李正祥 |
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tworkssecurity,wirelesscommunicationandtrustedcomputing24-25april2010 |
|
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i2cdevicedriverunderembeddedlinuxsystem |
朱南浩李正祥 |
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4月11期26卷 |
|
investigationondigitalintegratedservicebroadcastingsystembasedondrm |
侯亚辉王剑曹三省杨晓刚 |
20103rdieeeiccsit |
|
anovel3780-pointfft |
杨晓刚杜伟韬j.g.yu吕锐杨占昕 |
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informationsecurity(wcnis2010) |
|
animprovedalgorithmof3gppmbmsraptorcodes |
张铨徐伟掌石东新杨占昕 |
"measuringtechnologyandmechatronicsautomation(icmtma),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
|
afastmotionestimationalgorithmforh.264 |
吴晓敏杨占昕徐伟掌朱南浩 |
signalacquisitionandprocessing,2010.icsap'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
|
赫哲族“伊玛堪”的生存现状 |
刘雪英 |
中国音乐(季刊)2010年第1期 |
|
dab单频网适配器研究与设计 |
黄俊云卢起斌侯亚辉 |
电子器件 |
|
drm系统中电子节目指南信息编码传输的研究与实现 |
沈向辉 |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7卷第1期 |
|
mpeg帧转换为dab帧的研究与实现 |
沈向辉刘月萍 |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7卷第3期 |
|
tinyos下的串口通信研究与实现 |
刘宣旺、陈远知、章必成、杨仕勇 |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p57~p60, |
|
基于dab的一种删除卷积码的编码算法的仿真与验证 |
李鑫邓纶晖 |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第17卷第1期总第65期 |
|
animprovedalgorithmonthepost-addinginradix-2dct |
曾志斌于成龙杜伟韬 |
第一届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icmt2010) |
|
snrestimationforwienerfilterinofdmsystem |
陈超司璐杨占昕 |
the3rdinternationalcongressonimageandsignalprocessing(cisp'10) |
|
channelestimationinofdmsystemsbasedoncomb-typepilotarrangementoverdoubly-selectivechannels |
邓纶晖杨占昕吕锐 |
20103rdinternationalcongressonimageandsignalprocessing(cisp'10) |
|
theperformanceofmultilevelcoded64dapskmodulatedofdmsystem |
余心乐宋丹丹杨占昕 |
2010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informationsecurity(wcnis2010) |
|
hardwar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3780pointsfftbasedonfpgaindttb |
杨晓刚杜伟韬杨占昕吕锐 |
application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2010,aict2010 |
|
applicationresearchofltcodeindatatransmissionofdrm |
侯亚辉汪杜鹃金乐陈谊 |
2010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ndindustrialapplication |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累计拥有纸本图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0多gb,数据库30个。[21]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出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新闻视野》《新传时报》(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电视人》(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传媒工科生》(信息工程学院记者团),《中传攻略》[22]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学校与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
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平面图
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9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该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1]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传统
中国传媒大学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中国传媒大学标志徽由三个分别为红绿蓝颜色的钢笔尖和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
外环上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国传媒大学”。[23]
中国传媒大学标志徽最早时图案外围是三个老式钢笔的笔尖侧面图,代表用笔书写的新闻记者;内部围成一个照相机快门的形状,代表用图像表达的摄影专业;整体类似一个发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术支持的通信专业。文科、艺术、工科,在这个小小的图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校徽虽然一直有着细微的调整,但笔尖、快门和发射塔这三个最基础的创意却一直被延续着。
沿革:1984年秋天,由该校学子钟诚设计的北京广播学院校庆30周年纪念印章诞生。
2014年9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新校徽公布并启用,较之原版,新方案虽然略有变动,但原初的创意却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24]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
校旗
中间区域印有白色中、英文校名,左上角配以标志徽。[25]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理念
校训。截至2018年10月,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1]、5个直属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7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职工2000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1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7个
(责任编辑:admin) |